搜索
pg电子游戏麻将胡了-pg电子麻将胡了单机版

何良京|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支流”——中国运河(六) -pg电子游戏麻将胡了

在考察路上,我们还听到了当地专业的水利文保人士冷静客观的叙述,导游们神采飞扬的讲解,也即我们在领略物质文明的同时,还享受了一顿精神的饕餮大餐。

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台儿庄,有“中国最美水乡”之誉。

台儿庄夜景

我们在考察扬州有关运河遗址时,有幸遇上了当地的一位金牌导游黄导。关于个园,关于鉴真和尚东渡、关于瓜州古渡等等,对众多文化遗存的前世今生,黄导都烂熟于心,一路上听他抑扬顿挫娓娓道来,真的是一种艺术享受。更可贵的是这位黄导还不仅仅是“就事说事”,他还有自己的生发。如看到一副楹联,黄导不仅解释楹联的内容,还介绍作者,楹联写作的背景,相关的有哪些奇趣轶事。看到某一亭阁,他信手拈来,随口一句甚至一首诗词。知道我们一行着重考察运河事宜,黄导表示,大运河不仅是达官显贵们触景生情,感慨唏嘘之余发思古之幽情、抒吾身之心声的吟诵对象,亦是文人骚客们舞文弄墨、挥洒才华的摇篮。为此,黄导解释,古代文人过运河,在途时间相对较长,优哉游哉,若遇上同好者,把酒言欢,诗词唱和,或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或寄情山水风花雪月,都不失为文雅风流,其中有许多千古恒流传,成了脍炙人口的经典。

台儿庄血战后留在墙上的弹孔

隋炀帝因开凿大运河而耗费了国力和民力,致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强大的隋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38年便灰飞烟灭,故后人有不少把隋亡原因归结为运河的开凿。唐诗人罗邺在《汴河》诗中说:“炀帝开河鬼亦悲,生民不独力空疲。至今呜咽东流水,似向清平怨昔时。”唐时的另一位诗人胡曾也在《汴水》一诗中感慨:“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两位诗人都认定隋亡于开凿运河,但事实上,大运河只是隋亡的导火线,统治者的残暴和骄奢淫逸才是政权颠覆的根本原因。随着运河成为沟通南北径流的大动脉,巨大效益的日前体现,有感于此,到唐代中后期,诗人们对运河的评价就多了一份理性和客观。如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一诗中客观地写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显然对历史上记载开凿大运河是隋亡的原因持不同意见。认为对隋炀帝开掘运河应有二分法评价。如果隋炀帝不造“水殿龙舟”之类的“游乐设施”,那么开凿运河的历史贡献堪与大禹治水之功相提并论!

台儿庄的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

除了评价运河本身外,更多的则是触景生情。面对当年横裁两军、沟通黄、淮水上交通大动脉,如今已沟干河涸、昔日风采尽失、划分汉界楚河的鸿沟,宋初三任宰相的吕蒙正在《行经鸿沟》一诗中说:“沟中流水已成尘,沟畔荒凉起暮云。大抵关河须一统,可能天地更平分。”唐代许浑也有一首写鸿沟的诗:“相持未定各为君,秦政山河此地分。力尽乌江千载后,古沟芳草起寒云。”这些都是感叹发生在运河边上的历史风云。

有关运河的经典诗句更多的则是诗人们在运河岸畔,古渡孤舟里的抒情之作。如我们这次考察时,也曾触摸过的京杭运河上的著名古渡——瓜洲古渡。历史上有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渡抒怀,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据介绍,瓜洲古渡享有“诗渡”美誉,李白、白居易、张若虚、郑成功、郑板桥等都曾在瓜洲古渡驻足并留诗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的名作《泊船瓜洲》我们不去评价诗人的写作政治背景(当时王安石奉诏回京,故有评价认为“春风又绿”一说,既有写实,又有政治寓意),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对作者的思乡之情也足以引起共鸣了!还有早年立志北伐中原,曾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到年近七旬时“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在过瓜洲渡时,遥想起当年在瓜洲渡,雪夜里大败金兵,收复大散关的捷报心潮难平,他在《书愤》一诗中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达了自己一生欲收复故土而不得的忧愤之情。

当然,流淌的大运河孕育催生文化艺术绝不仅仅是诗歌,如座落于大运河畔的天津杨柳青,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杨柳青人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手法,以细巧的构图、强烈的色彩,使万般风景跃然纸上,极具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还有扬州的精美的木板刻印、玉雕、漆器工艺,以及运河沿线不同地段,各具地方特色的京剧、昆曲、评弹等可谓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此外,还有“吴门画派”、“扬州八怪”,还有吴承恩和《西游记》、冯梦龙和《三言》。此外,《金瓶梅》和《红楼梦》亦是在大运河滋养下的不朽之作。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反映运河大都市的不朽之作——《清明上河图》。


结束语:

中国运河不仅在客观上成了维护和巩固中华民族政治统一的某种标志,而且对整个民族的心理也带来了极为深远的积极影响。中国运河的开通,打破了地域、民族之间封闭的壁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中国运河作为纽带,历史上曾潜移默化地在人们的心理上打下了民族团结和统一的烙印。

因此,我们今天怎么褒奖评价中国运河都不会过分。

 

作者简介

《宁波晚报》原副总编辑,退休后协助编辑《宁波水文化》,几年下来,有些心得,乐意和朋友们分享。


一审 郑娅敏 二审 徐杰 三审 钱浩


甬上app红人堂达人
何良京
2022-10-12 14:10:2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