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的甬城街头,一群“夜行侠”在侧耳听…… -pg电子游戏麻将胡了
每当夜深人静时,有那么一群“夜行侠”,穿着反光服,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金属杆,行走在大街小巷。他们沿着供水环网,将金属杆的一端贴在地面或管道上,另一端贴着耳朵,屏息凝神听辨地下的微弱声响,常被路人投以诧异的目光,有时候甚至把他们当成“小偷儿”。
他们是听漏工,昼夜颠倒寻找地下不寻常的流水声,为的是找到水管的漏水点,保障城市供水管网安全畅通。昨天夜里11时,记者见到方祥时,他正在鄞州区李花桥路上忙活着。
通讯员王嘉彬提供视频 后期剪辑 边城雨
今年37岁的方祥从2009年起,就进入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鄞州分公司工作,并成为一名听漏工。“听漏的工作必须等待夜深人静、外界干扰声音少的情况下进行,下雨、风大都会导致听不真切。”方祥表示,从听漏棒到听漏仪的装备升级,他不知不觉工作了15年。15年的工作经历不仅让他习惯了昼伏夜出的生活,还练就了他仅凭声音就能判断出漏水点及漏水量的“真功夫”。
方祥说,要干好这行当,熟悉管线是第一步,全区dn100以上的管线共有2300多公里,dn100以下的管线更长,“每个听漏工的脑子里都要有一张地图、一张管线网,管径大小、具体位置、埋深多少……都得清清楚楚”。做一名合格的听漏工,光是熟悉管线就得花3年-5年。
方祥在听漏 摄影 王嘉彬
“如果说熟悉管线靠记性,那如何准确听出漏水点,绝对是项技术活。”方祥说,听漏考验的是每个人对漏水声音的听力和辨别力,漏口朝上还是朝下,水流冲刷不同材质的管道,声音都不一样。
“五一”假期前雨水比较多,方祥只能趁着雨停的空歇马上出门。晚上9点,方祥和徒弟卢威文来到首南街道句章路开始了一天的水管“把脉”工作。
方祥换上工作服,带上专业的仪器、设备开始排查。在句章路方祥将1.5米长的听漏棒插入窨井盖的小洞,另一头贴住耳朵仔细听,一路走一路听,“听漏棒是我们的好帮手,15年我换了4根听漏棒,第一根是日本产的,用了3年,因为使用太频繁长度从1.5米缩短到1.2米。”
“这里似乎有漏点。”在李花桥路388号附近,方祥听到了异常的声音,赶紧蹲下身静静聆听。经过“会诊”确有漏点,他又使用寻管仪感应深埋地下的自来水管道,进一步缩小漏水的范围。
最后,方祥锁定了水管破损位置并喷上红漆,用手机定位发送上报公司管网管理部进行处理。“我们通过分辨水压和水流声的频率,从而分析漏点位置,这一切都是熟能生巧的结果。”方祥说,“一名资深听漏工,准确率可达95%以上。”
“冬至前后漏点最多,因为早晚温差大,水管容易被冻裂。”方祥说,听漏工最怕遇到冬天的寒潮,半夜路面都结了冻,听漏工得顶着寒风拿着同样冰冷的听漏棒一路听,一听就是四五个小时。“虽然苦,但这份工作很有成就感,因为每听出一个漏点,意味着可以抢回更多的水资源。”
工作至次日凌晨2时,方祥和徒弟收工回家,当天他们听了4公里,共确定了2处漏点。
据了解,在鄞州水务像方祥这样的听漏工有9名,这份工作一年365天无休,每个月根据自行划出的区域轮流检漏。如果遇到突发情况,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他们都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快检查并确定漏点位置,以便公司管网部及时抢修。如果有居民反映水压低,在排查各种原因后,推测可能是管道有漏,他们也要尽快赶到现场检漏。城市供水环网因为他们的“听诊把脉”而得以正常运转。
昼伏夜出,倾听地下流水声
据统计,2022年全年,方祥和同事们共找到3600个漏水点,控制漏量约1855吨每小时。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傅匡宇 陈凌凯 一审 郑昕玮